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鲁渝红色国学游夏令营圆满结营
Arrayusername 2020-8-21 10:14
近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山东省对口支援办公室、山东省扶贫协作重庆干部管理组、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交通广播共同主办的2020“十万山东人游重庆——鲁渝红色国学游夏令营”活动于2020年8月12日圆满结营。本次夏令营旨在让青少年在研学中获得成长,在行走中激发爱国情怀。山东卫视《国学小名士》栏目学霸选手与山东数十位中小学生共同参与了本次鲁渝红色国学游夏令营。
本次夏令营行程内容丰富,包含重庆主城区、武隆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等地区的多个景点。鲁渝红色国学游夏令营一行在过去的七天六夜里,分别探访了重庆红色历史代表景点白公馆、国家一级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参观了民俗风情浓郁的濯水古镇、龚滩古镇,游览了自然风光奇特的阿依河、乌江百里画廊、酉阳桃花源、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武隆天生三桥等景区。夏令营期间,营员们集体欣赏了重庆主城独特的风采,品味了山城多样的饮食文化,走进了丰厚底蕴的千年古镇,寄情于灵秀奇美的巴渝山水,领略了实景山水剧《印象武隆》所传达的巴蜀大地上独特的风土人情。
据悉,本次夏令营在组织之初就与当地文化旅游和发展委员会工作人员深度探讨,提炼适合中小学生研学线路的精华内容。将专属于重庆的历史文化基因和特色民俗体验打造成十万山东人游重庆之研学线路的亮点,把研学变成行走中的课堂,让广大青少年在优质多元的研学体验中获得成长。夏令营在营员们游学过程中着重于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学教育,将重庆历史、红岩精神、巴蜀文化、诗词文化有机结合,给营员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重庆红色国学研学之旅。
在研学旅途中,鲁渝红色国学游夏令营导游郑立冰向营员们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发生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她向记者表示,讲述这段历史故事的原因是希望营员们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牢记以史为鉴,勿忘先辈奉献,珍惜今朝和平。营员张书睿也说:“听了这些故事,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学习,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营员们在参观了壮丽三峡、抗战岁月、远古巴渝等展厅,收看了《重庆大轰炸》半景画演示后,对三峡文化、大后方抗战文化、巴渝文化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和平生活来之不易的珍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次鲁渝红色国学游夏令营在重视营员对于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的教育之余,更让营员在旅途中随时学习,不断成长。在濯水古镇,《国学小名士》学霸选手向营员介绍土家族风俗以及当地民居的建筑风格;在阿依河,营员们乘坐了竹筏,体验了江上山歌对唱,传统的山歌文化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在桃花源景区,体验农耕场景、欣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叶吹奏表演;在仙女山景区,高山草原,凉风习习,营员们纵情奔跑,好不快活。
研学旅途中,除了可以学习知识欣赏美景,营员们还围坐一起诵读古诗,感受诗歌的文化与魅力。一场场飞花令对决,营员们通过诗词歌赋了解重庆的文化底蕴,在山光水色中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期一周的夏令营,让营员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也让营员们看到了渝东南地区是如何靠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土特产资源来脱贫致富的。“养儿养女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这是以前重庆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也是渝东南地区昔日贫穷状况的真实写照。过去的渝东南,一边是秀美的风景,另一边却是深度贫困。为了破解这一情况,当地依托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资源财富,发展好旅游产业,大力实施旅游扶贫。
位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武隆区,近年来就是坚持旅游精准扶贫,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变成旅游开发的“金矿”,使得该区近10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约1万名涉旅贫困群众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大力发展旅游,受益的是广大群众,成千上万的贫困村民,吃上“旅游饭”,最终摘掉“穷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