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展示智能酿造三问:科技如何赋能传统酱酒12987工艺

视频中,撒贝宁巧妙地用“智能酿造三问”展示了科技赋能传统工艺的无限可能。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智能酿造?

了解酒的朋友可能知道,传统的酱酒酿造遵循“一个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俗称“12987”工艺。

这个过程高度依赖于人工经验。例如,煮高粱时,煮米时用沙70%,粗沙80%。 70%熟和80%熟有什么区别?这一切都取决于大师的触感和经验。就像我们按照食谱做饭时,所谓“适量”的盐完全取决于个人感觉。

为此,台湾从2011年开始,将“12987”酿造工艺细化为30道工序、274个环节,在酱油行业率先提出1508项工艺指标标准。

我们以“七分钟糙米饭和八分钟糙米饭”为例。 “七分钟米饭”的概念被量化为特定的糊化指数。用准确的数字客观反映蒸化程度,使生产作业更加稳定。 。

这样,大师们不再需要根据手感来判断,而是通过屏幕上的数字监控每一道工序,从而酿造出标准更一致、批次更稳定、质量更恒定的茅台酒。

这就是国泰智酿的四大核心:解析传统、数字表达、精准再现、系统创新。

第二个问题:酿酒师去哪儿了?

中国的科技发展程度_中国科技的发展进步_科技飞速发展的中国

传统的车间忙碌而喧闹,但在撒贝宁的工厂参观视频中,国泰智能酿造车间却很少有人。例如,在杀菌剂装载过程中,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是一排排带有摆臂的智能杀菌剂装载机器人。

装蒸笼是一项技术活,讲究将发酵后的酒粒以“轻、松、薄、准、散、匀、匀”的方式铺入酒蒸笼中。但就像前面提到的“三分熟”,轻薄程度如何也是一个很主观的判断。

为此,国台首创了智能杀菌锅流程运动算法,利用红外探头实时监测酒醅表面温度变化,实现“温度杀菌锅装载”和“气压杀菌锅查看”,比手动操作更快、更准确。

有人担心智能化会对传统行业造成冲击。

但台湾的实践证明,技术的核心作用是赋能而不是替代。通过将经验数字化,酿酒师的智慧不仅得以保留,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和传承,实现“工艺+技术”的最佳结合。

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旨在提升生产和质量、优化卫生和效率,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问题三:与传统酿造技术相比,智能酿造技术有哪些优势?

对于葡萄酒爱好者来说,好酒难求,找到一瓶口感稳定的好酒更是难上加难。由于传统酿造过于依赖手工经验,即使是同一种酒,不同批次、不同师傅也可能出现口感和品质参差不齐的情况。

作为智慧酿造的“先行者”,国泰自2011年开始探索,经过十余年的耕耘、六次迭代,构建了智能化产业链体系,实现全自动运行、全过程可控、全数据可追溯。 。

中国科技的发展进步_科技飞速发展的中国_中国的科技发展程度

准确的数字和精确的操作可以说是稳定质量的基础。

不仅如此,智能酿造还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茅台镇冬暖夏热,雨多风少,是酿酒的宝库。但茅台镇只有一个,在土地珍贵的茅台镇扩大产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此,国泰采用立体厂房设计,一楼为地窖发酵,二楼为气厅发酵,节省土地资源60%,用水量减少78%,减少天然气消耗量增长17%,用科技的力量实现产业发展与资源节约的双赢。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产业面临诸多挑战。

国台智能酿造不仅是中国智能制造扎根传统产业的生动缩影,也是中国面对压力、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活生生例子。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泰酿造的不仅仅是酒,更是对科技与匠心的时代回应。

面对外部压力,以国泰酒业、中国智造为代表的中国工业用行动证明,中国不仅能赶上先进技术,还能在传统领域实现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最后,借用尼采的一句名言:“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上一篇:中国量子科技领先世界三十年:未来量子卫星与全球通讯网络发展趋势分析 下一篇: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竞争力与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战略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