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李革:持续聚焦CRDMO模式,及时服务客户新分子需求
2025年3月17日,头部 CXO 公司药明康德发布了2024年报,表现十分亮眼。
根据年报,2024年,药明康德全年营收达到392.41亿元,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5.2%,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105.83亿元,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率更是达到27.0%,创下历史新高。
面对药明康德公布的2024年年报,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博士表示:“公司始终坚持‘做对的事,把事做好’的核心价值观,2024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5.2%(剔除去年新冠商业化项目),收入、利润和自由现金流均实现年初指引目标;同时,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创历史新高,达到人民币493.1亿,同比增长47.0%。”
当然药明康德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其CRDMO业务模式。这种“一体化、端到端”的模式可以提供新药从早期发现和研究(R)、开发(D)、再到生产(M)的全流程服务,并且能够覆盖各种不同的创新分子类型。
对药企来说,选择这样的CRDMO,好处显而易见。如果一家biotech今天为临床前测试找一家CXO,明天临床试验再找一家CXO,等到药物生产时再找一家……不仅管理难度大、项目转移风险高,更重要的是,这些CXO之间很难做到合力推进,整个过程将耗时耗钱。
而对于药明康德而言,CRDMO还能让其自身保持前瞻性。
因为比传统CDMO多了一个“R”,CRDMO模式更能够及早洞见创新趋势,同时通过对R、D、M环节的一体化推进,让前沿的创新需求被“后端”业务尽早察觉,及早布局,确保前端的项目推进至后期时,万事俱备,可以快速转化放量。
譬如正是得益于“R”端的优势,在GLP-1催生多肽药需求浪潮之前,药明康德才能提前备好大量产能,抓住机遇。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1年,药明康德就开始布局多肽研究和测试能力,开发及生产端也因此感知风向,提前准备。2024年年初,药明康德宣布位于常州与泰兴的两个基地的多肽生产车间正式投产,多肽固相合成釜总体积提升至32,000升,仅12个月内就提升了20,000升;此次年报披露,2024年底,药明康德的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已经增加至41,000L,预计2025年底将进一步提升至超100,000L。
无论是布局的时机、果断的投入,还是高效的落地速度,药明康德多肽业务的发展放眼全球都“遥遥领先”。
财报显示,以多肽、寡核苷酸为代表的新分子业务(TIDES)已然成为药明康德新的增长点。2024年,药明康德 TIDES业务收入达到58.0亿元,同比强劲增长70.1%,这已经是药明康德连续第三年TIDES业务增速超过60%。
对于能够预测未来的客户数、服务分子数、在手订单数,药明康德TIDES业务也是全面上扬,其中D&M服务客户数同比提升15%,服务分子数量同比提升22%,整体在手订单数更是激增103.9%。
对于药明康德的CRDMO模式,李革博士有着自己的见解。“公司持续聚焦自身独特的CRDMO业务模式,高效极致服务全球客户、造福全球病患。通过CRDMO业务模式,公司能够迅速产生行业洞见,及时服务客户新分子需求,保证公司长期发展,从而持续回馈股东。展望2025年,公司将重回增长轨道,预计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实现10-15%双位数增长,同时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此外,药明康德在年报中表示,2025年将加速推进全球D&M产能建设,预计2025年资本开支达到70-80亿。提前洞见趋势,以优质的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带来充沛现金流,再果断投资,高效布局落地,药明康德的年报数据已显示出健康的正向循环。
生活日报网·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sdlif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