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向好 车企争相布局补能赛道
1月11日,中国充电联盟发布2023年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2023年,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8.6万台,桩车增量比为1:2.8,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近日,多家企业公布了2024年充电桩布局计划。业内人士表示,加快建设以超充、快充为主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可破解充电难题,缓解里程焦虑。
充电设施快速增长
充电基础设施继续快速增长。2023年,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8.6万台,同比增长30.6%,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2.8,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看,2023年,公共充电桩增量为92.9万台,同比上升42.7%;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245.8万台,同比上升26.6%。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59.6万台。
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广东、浙江、江苏等前十大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70.7%。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河北等省份,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2023年12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38.1亿度,同比增长78.1%,环比增长7.5%。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前五名分别为:特来电运营52.3万台、星星充电运营45.1万台、云快充运营44.8万台、国家电网运营19.6万台、小桔充电运营15.8万台。
中国充电联盟预计,2024年将新增297.7万台随车配建充电桩,随车配建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884.7万台;新增公共充电桩108.4万台。其中,公共直流充电桩52.6万台,公共交流充电桩55.9万台。
改善用户充电体验
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2023年新注册登记743万辆。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4000万辆,占汽车总量将超过10%。充电基础设施需求将快速增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在2023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上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服务能力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超充采用大功率直流电充电方式,可大幅减少充电时间,有效改善用户充电体验。近期,不少企业公布了2024年超充布局计划。广汽集团子公司广汽能源发布“万桩计划”,2024年将加速推进高质量充换电行动,加快布局建设1000V高压平台超充终端。
理想汽车计划,2024年累计上线超级充电站2000座以上,建成“九纵九横”超充网络,实现国家高速主线70%和三线及以上城市核心城区50%覆盖。截至目前,理想汽车已开放316座理想5C超级充电站。
极氪汽车提出了“千站万桩”目标,2024年将布局千站超快充,2026年冲击超快充万桩保有量。华为数字能源表示,计划2024年在340多个城市和主要公路,建设10万个以上华为全液冷超级充电桩。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表示,加快建设以超充、快充为主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可破解充电难题,缓解里程焦虑。随着以碳化硅和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功率半导体与高倍率动力电池技术日益成熟,新能源汽车加速向高压化超充方向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2023年广州车展上,超过60款车型实现全面超充化,预计到2025年将有150款以上车型支持高压平台。
光大证券研报显示,实现高压快充需提升电池快充倍率性能、充电桩散热能力,并解决大功率充电对电网稳定性带来的冲击等问题。在成本方面,液冷超充桩初始投资成本较高。通过微电网、共享储能可解决超充对电网稳定性的冲击问题,但会大幅提升初始投资成本。
生活日报网·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sdlife.com.cn
文章网址: /news/qiche/148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