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胖却有小肚子?可能是身体亮红灯!冬季超狠减肥法,一个月轻松瘦30斤

“明明不胖的你,怎么还有小肚子?身体某个地方可能亮起了红灯!你身心俱疲,睡不着,情绪低落,你需要保护你的肝脏。” ”

“真正的个人针对性评估,一个月减重10斤,是不是很直观?”

“冬季超强悍减肥法,一个月轻松瘦30斤!”

……

如今,各大社交平台上,各种减肥教程的视频和帖子层出不穷,有的人甚至成为了专门的减肥博主。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除了健身、节食等减肥方法外,不少减肥博主提倡“以吃喝喝为主”等“食疗减肥方法”。生活方式减肥”和“遵循饮食减肥”。

这类帖子往往有类似的情节:博主吃了相关产品后,第二天即使吃很多东西,体重还是减轻了。博主不仅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直接为推荐的产品背书,称其“有减肥功效”、“还能祛斑、美化肌肤”,还在评论区放置产品购买链接的帖子。对此,有网友调侃:博主打着记录减肥过程的名义宣传产品。

在受访专家看来,减肥博主以社交平台为基础,以自己的减肥心得、心得、分享好物等为内容,通过植入减肥药品广告、购物链接等方式实现流量变现。 。这是商业广告,应明确标明“广告”。同时,视频中使用绝对用语,对减肥产品的功效、安全性作出断言或保证的,均属于虚假广告。如果平台提供宣传和宣传,则属于虚假广告。为减肥博主提供的推广服务,构成商业广告的,平台需要承担广告发布者或经营者的责任。

“打假”帖子实为流量导流

各种推销产品的词语

来自北京海淀的王女士去年年底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减肥尝试——她在阅读了数百条相关减肥帖子后选择了“生活方式减肥法”。她不但没有瘦下来,反而还胖了很多。

王女士告诉记者,为了在给朋友当伴娘之前减肥,她跟踪了十几位减肥博主。 “我害怕挨饿,不想节食减肥。看了上百个视频,更让我兴奋的是一些博主推荐的‘生活方式减脂法’:服用减肥产品可以将减脂融入你的生活。”

现在回想起自己看了很多类似的减肥视频,相信了减肥博主的推荐,最后毫不犹豫下单,她用了四个字:“我被洗脑了。”

“有很多博主推荐这款产品,视频介绍中的每一顿饭都吃,包括火锅、烧烤、炸串、烤肉等‘硬菜’,他们说想吃啥就吃啥,就能减肥。”评论部分总是有数百条评论肯定了博主和他推荐的产品,“我瘦了10磅。”我点击了视频下面的链接。跳到进入销售页面,发现销量也很高。”王先生说,这款产品号称“男女皆宜”、“健康无刺激”,一天两包。连续服用3次,可以“增加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燃烧”,达到“瘦身”的效果。

她一次购买了4个月的用量,按照减肥博主的指导,每天在正常饮食之外喝6包减肥饮料。结果,她的体重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还增加了几斤。对此,客服的回复是“可能是个体差异,我们只是食物,不能保证你一定能减肥。”

“我之所以下单,是因为不止一位博主在‘评论’中说该产品有减肥功效,如果视频说不一定能帮助减肥,我肯定不会买。”王女士愤怒地说:“你这不是表面上分享经验,实际上是在推销你的产品吗?”

此外,记者在各大平台搜索“减肥”等关键词时发现,有不少帖子以检测、打击假冒减肥产品为噱头来吸引流量。然而,当他们点击视频和帖子时,却发现他们在推荐减肥药和减肥胶囊。 、减肥茶等。

例如,一个帖子的标题是“它真的可以帮助你减肥吗?别开玩笑了”。然而,点击视频后,博主置顶的第一条评论是“只有真正尝试过的人才知道它有多大用处!我把产品链接放在这里了。”视频中,该博主表示,“我也服用过其他减肥药,但没有效果。肥胖影响了我的社交生活,这让我很难过。”因此,他正在测试一种新产品。 “如果有效,就录下来。如果无效,就用这个视频来维护你的权利。”该视频有14万个赞。

视频中,博主称自己最初的体重是145磅。服用减肥胶囊后,他饮食正常,甚至吃麻辣火锅、炸串、汉堡等食物。在吃了接二连三的“高热量食物真好吃”、“一周必须吃汉堡”、“烤串真幸福”后,她表示20天内瘦了8斤,腰围减少了5厘米。 。

视频最后,博主表示“我的皮肤变得好多了”、“我可以一天24小时减肥,甚至躺着也能减肥”。于是,“我向客服要了一个大折扣的链接,放到评论区了,大家赶紧抓紧吧。”拿两瓶,一起入住。”

记者注意到,该视频并未标注“广告”标志,弹幕中不少网友表示“多次看过这个品牌的视频”。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不少减肥博主都在推荐这款减肥产品,且视频内容雷同。

记者搜索产品名称后发现,不少网友抱怨:“买了之后用了一点效果都没有,本想去产品链接留差评,却发现原来的链接已经说‘过期产品不存在’。”

再比如,某平台上拥有15万粉丝的博主以“揭露减肥骗局”为名,推荐了另一款减肥产品。博主在评论区抱怨了别人的链接,但在测试产品后,博主表示,“确实有效,评论区顶部的链接为大家准备了专属福利”。该视频的观看次数已超过 5000 万次。

在某购物平台上,该产品被描述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制成的食疗方,根据法律规定,属于普通食品。本产品不能代替保健食品或治疗疾病的药物。”记者询问商家客服“我可以减肥吗?”客服表示,“该产品不是缓释药物,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每个人的体质和吸收情况不同,效果存在客观差异,短期期望值高的人服用该产品需谨慎” ”。

同时,这款产品的评论区里也有不少评论:“妥妥的智商税,吃一盒就不爽了,谁买谁就上当了,看评论真是丢脸” ”。 “我试了近10天,结果没用。朋友们,谨慎购买。”等消息。

处方药变身“减肥药”

误导公众是违法的

在遍布社交平台的减肥经验帖中,博主表面上分享自己的经验,实则暗地里推销产品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些帖子的内容极其同质。博主们都以“分享经验”、“分享好东西”或“评价”为借口。服用某种产品后,不需要运动,正常饮食甚至随意进食,然后称体重,照样减肥。几磅。有博主甚至直言“如果早点发现这个东西,就不用努力减肥了”、“推荐各位不想动但还爱吃的人都去尝试一下”。评论区里,博主们不约而同地发布了推荐产品的购买链接。有些链接点击后,直接显示“与××(博主姓名)同款”和“××(博主姓名)推荐”。

更有什者,一些减肥博主在帖子中直接鼓励使用药物减肥,并将处方药炒作“神奇的减肥药”。比如有帖子说,很多医务工作者正在尝试通过某种抗糖尿病药物来减肥。有的帖子直接推荐“索马鲁肽注射液使用方法详解”、“自行注射索马鲁肽的全过程”。视频中,博主将针插入腹部,并表示“疼痛类似于蚊子叮咬”。

记者咨询了北京某三甲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了解到,索马鲁肽是一种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降糖处方药。在我国批准使用的适应症是2型糖尿病,而不是减肥。 “长期服用索马鲁肽可能会降低正常人的血糖,导致低血糖,甚至可能对女性的月经和生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许多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减肥博主发布的推荐构成广告。

北京天池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董媛媛认为,减肥博主将减肥产品置于评论区顶部并重定向链接的行为可以被视为广告行为。根据《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禁止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变相发布保健食品广告;介绍健康养生知识时,同一页面或同时不得出现相关保健食品的购物链接等。内容。因此,上述行为很可能属于非法广告行为。

“一些减肥博主以社交平台为基础,以自己的减肥心得、经历、分享好物等为内容,通过植入减肥药广告、电商链接等方式实现流量变现有的甚至将减肥产品广告包装为客观中立的消费者评论、科普等形式,不贴标签广告来引诱消费者观看,看似合法。 “这只是商业营销,非常令人困惑,”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姚金举说。一些减肥博主使用绝对术语或在短视频中对功效和安全性做出断言或保证来宣传。减肥药属于《广告法》规定的虚假广告,应当受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

姚金菊告诉记者,“食疗减肥”促销若涉及食品销售,应明确标注“广告”,并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向消费者推荐食品进行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促销,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不涉及食品销售、仅为吸引流量而发布、未经科学验证的,其内容不得误导公众、违反公序良俗、扰乱社会秩序。

在姚金菊看来,一些减肥帖子甚至将处方药推荐为“减肥药”,这显然是对公众的误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处方药只能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合指定的医疗、药学专业期刊上刊登广告,且广告内容不得与药品说明书相抵触。说明书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应当有明显标志。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即使不涉及销售,发布未经科学验证的宣传内容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流量,也不得误导公众,违反公序良俗,扰乱社会秩序。”姚金驹说道。

减肥“建议”制造混乱

平台须加强监管

那么,发布上述涉嫌违法广告的减肥博主可以承担哪些责任呢?

“此类带有减肥产品购买链接的短视频应当明显标明‘广告’,不得误导消费者。否则,视频博主将按照广告法相关规定承担法律责任。”姚金菊表示,此外,如果广告标题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来吸引点击,但实际上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或者标题故意设置悬念、误导消费者,那么就可能违反广告规定。法律和《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将受到行政处罚。

董媛媛介绍,如果博主的行为对个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造成损害,且该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且博主有主观过错,那么就需要承担侵权责任。更重要的是,如果博主的行为造成人身伤亡,符合犯罪要件,则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记者注意到,在大部分减肥博主关于吃某些产品减肥的帖子中,视频下方几乎都写有“普通食物不能代替保健品和药品”的文字。

接受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这种做法并不能免除减肥博主的责任。

“根据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保健食品以外的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普通食品广告不能宣传减肥,从体重秤上掉下来也是减肥的描述。虽然有“视频下方有提示,视频内容中没有做非法广告,不影响其违法性。”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姚志伟表示。

董媛媛告诉记者,原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物质名录(第一批)》将“声称具有减肥功能的产品”纳入保健功能行列。因此,如果该食品声称能够减肥,通常应归类为保健食品,并应取得“蓝帽”标志和其他相应的注册备案,否则就是违法的。 “如果是普通产品,则不应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减肥功能,否则构成虚假宣传。如果声称某种产品具有减肥功能或是减肥药,但还声称“普通食品不能替代保健品和药品”,那么可能是未经批准的保健食品或假药,产品本身也可能违法,无论如何,减肥博主的上述文字都不能免责。 ”。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规范减肥“建议”乱象需要各相关方的共同努力。

“互联网平台应严格审查用户上传的视频、博文、直播间是否存在违法产品、虚假广告等行为,按照平台规则下架相应产品并封禁相应实体”董媛媛说道。

姚金菊提醒,如果平台为减肥博主提供宣传推广服务,构成商业广告,平台将需要承担广告发布者或广告经营者的责任。

“平台作为内容的直接监管者和管理者,应积极履行法律和社会义务,在监管技术研发、监管人才培养、完善平台治理规则等方面下功夫,加强网络营销信息管理。内容。”姚金举表示,平台还应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明确处理流程和反馈期限,及时处理公众对违法信息内容和营销行为的投诉举报。

上一篇:网络游戏水军拉人不正当竞争案:探讨网络竞争的诚信边界与商业道德 下一篇:东华大学前身厦门理工学院改名历程:高校改名策略与招生影响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