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至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地位的历史演变与影响分析
他们是
(洋务运动):1860年至1895年
(百日维新):1896年至1898年
(晚清新政与立宪):1901年至1911年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近代中国的革命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1、洋务运动:1860年至1895年
背景:
1、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国内发生了人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和外部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清统治集团不得不积极寻找巩固统治的途径。
2、列强侵略中国的同时,也让中国人看到了他们的科技进步。
3、“师夷长技制夷”的新思想的出现,为统治集团寻找出路提供了参考。
4、统治集团中少数先进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实现“自强不息”,形成了中央以易辛、地方以李鸿章、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
5、一方面是为了克服内忧外患,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斗争中,新掌权的太后慈禧站在地方和中央都拥有巨大权力的洋务派一边,反对洋务派。运动的兴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6、总理府成立,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内容:
1、以“自强不息”为口号,建立一批现代军工产业;
2、打着“求富”旗号,建立一批现代民用产业;
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积极谋划海防,建立现代化海军。
4、创办新学校,选派留学生和进修生出国留学,培养洋务人才。
评价(有含义):
1、洋务运动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目的,只是简单地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但无法彻底改革封建制度。这就注定了洋务运动不会使中国富强。
2.但洋务运动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进西方一些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工具;培养一批初步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为封建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打开了一个缺口。
2.维新百日:1896年至1898年。
背景:
1、政治上:抗日战争的失败、民族的危亡,激发了民族意识;
2、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3、思想上:改革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内容:
1、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清理冗员;
2、经济方面,保护农业、工商业,促进兴办工业,改革金融;
3、军事方面,废除绿营,训练新军,采用西方军事制度;
4、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广办学堂,弘扬西学。
评价:
这对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先进文化、科学的传播是十分有利的。它给开明士绅和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攻击了封建官僚制度。但只字不提“君主立宪”,没有触及清朝统治的根基,改革也不彻底。
意义:
1、这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2、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这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对于改造社会风气的意义不可低估。
3、晚清新政与立宪:1901年至1911年。
一、背景:
清朝末年,义和团运动等野蛮的排外骚乱,导致列强大举入侵,造成了灾难性的灾难。再加上列强的政治压力,要求清政府迅速改变目前的无能状态。当时的清政府和军队已经无法应对当时的政治形势,财政也出现了严重的赤字。这让清朝统治者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因此,维持清朝的统治就成为统治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1901年,慈禧太后正式宣布实施“新政”。
二、主要内容:
提高军饷并训练新士兵。振商、赏业、废科举、育人才、兴教育、改革官制、整顿官场。
3. 含义:。
(1)政治:增设新机构,裁减冗员和衙门。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顽固的封建势力,但也反映出清政府已成为维护帝国主义的工具,并额外设立了维护帝国主义利益的机构。
(二)军事:组织和训练新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但后来士兵变成了将军,形成了现代军阀。
(3)文化教育:废除科举,颁布新学制,建立各种新学校,派遣留学生。形成了重视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政治理论的文化,培养了现代科技、教育、法政、军事方面的人才。
(四)振兴商业、奖励事业。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但归根结底,晚清新政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并不能真正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这只是一个骗局,改革并没有缓解矛盾。
4、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一、背景:
一方面,从我国自身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文化大革命”末期,“就整个政治形势来说,是一片混乱;就整个经济形势来说,实际上是一片混乱”。发展缓慢和停滞的状态。”我们要通过改革开放加强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的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全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加快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要带领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赶上时代进步。
2、内容: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国策。
(一)改革:
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健全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等。
(2)打开:
主要指对外开放,也包括广义的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三、含义:
为了尽快提高经济发展速度,邓公和党内自由派开始一一解决这些问题,试图改变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在民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形象。人民。这次改革运动的目的,是要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不适合生产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次改革的经济方面首先在农村实现了突破,随后改革迅速在全国各个经济领域落地。
5.近代中国的革命。
1、旧民主主义革命:民族资产阶级对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中国“三座大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革命。例如; 1911年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对中国的“三座大山”进行了革命。如五四运动、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土地革命)等。
3、社会主义革命:革命一切剥削、压迫、私有制,如社会主义三大变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六、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1. 1840年---1919年
社会两半的国际地位逐渐加深,其国际地位不断削弱,直至跌至谷底。
2. 1919---1949
其国际地位得到恢复。中国拒绝签署巴黎和会、新约运动(五四运动),并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
3. 1949年---至今
国际地位提高,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与苏联建交,抗美援朝,成为第三世界万隆会议重要成员;改革开放后,与西方交往频繁、港澳回归、日内瓦会议、加入世贸组织、GDP跃居世界第二等。
生活日报网·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sdlife.com.cn